1、思量即不中用,见性之人,言下须见。若如此者,轮刀上阵,亦得见之。
2、悟此法门,由汝习性,用本无生,双修是正。
3、善知识!真如自性起念,六根虽有见闻觉知,不染万境,而真性常自在。故经云:能善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
4、不思善,不思恶,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。
5、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;成一切相即心,离一切相即佛。吾若具说,穷劫不荆听吾偈曰。
6、心地含诸种,普雨悉皆萌。顿悟华情已,菩萨果自成。
7、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,定慧等持,意中清净。
8、欲得见真道,行正即是道。自若无道心,暗行不见道,若真修道人。
9、自性无非、无乱、无痴、念念般若观照,常离法相,自由自在,纵横尽得。
10、若能心中自见真,有真即是成佛因,不见自性外觅佛,起心总是大痴人。
11、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。改过必生智能,护短心内非贤。
12、戒香,即自心中无非、无恶、无嫉妒、无贪瞋、无劫害,名戒香。
13、性中邪见三毒生,即是魔王来住舍,正见自除三毒心,魔变成佛真无假。
14、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。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
15、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16、善知识!摩诃般若波罗蜜,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。当用大智能,打破五蕴烦恼尘劳。如此修行,定成佛道,变三毒为戒定慧。
17、即共论佛义,若实不相应,合掌令欢喜。此宗本无诤,诤即失道意。
18、报诸学道人,努力须用意,莫于大乘门,却执生死智。若言下相应。
19、若觅真不动,动上有不动,不动是不动,无情无佛种。
20、生来坐不卧,死去卧不坐;一具臭骨头,何为立功课。
21、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;有我罪即生,忘功福无比。
22、愚者问于智者,智者与愚人说法。愚者忽然悟解心开,即与智人无别。
23、迷途经累劫,悟则刹那间。
24、离假即心真,自心不离假,无真何处真。有情即解动,无情即不动。
25、有情即解动,无情即不动,若修不动行,同无情不动。
26、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27、慧香,自心无碍,常以智能观照自性,不造诸恶;虽修众善,心不执着;敬上念下,矜恤孤贫,名慧香。
28、淫性本是净性因,除淫即是净性身,性中各自离五欲,见性刹那即是真。
29、菩提性宛然。此颂是顿教,亦名大-法船,迷闻经累劫,悟则刹那间。
30、日用常行饶益,成道非由施钱。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。
31、无情无佛种。能善分别相,第一义不动,但作如此见,即是真如用。
32、无二之性,即是佛性。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。一切法,不离自性。
33、见性之人,立亦得,不立亦得······不离自性,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,是名见性。
34、自见本性清静,自修自行,自成佛道。
35、以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
36、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,识心见性,即悟大意。
37、执逆诤法门,自性入生死。
38、随其心静,则佛土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