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的经典名句(精选35句)

1、唐朝 李隆基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》节录

2、而且这肯定是角粽子,只有三角形的粽子堆起来一盘,拎起来一串,才显得别致有趣,寓意吉祥。

3、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南京用竹筒闷饭,是取自楚地的风俗,这个粽子饭不是粽子叶包成的,是竹筒饭。是否也暗示了当时楚地流行的粽子其实是竹筒呢?

4、难道是将粽子放到冰水里?那冰冰的白团子,是什么味道?

5、这里的竹筒米饭也叫做粽子。

6、二,中国是农业社会,仲夏时节麦收种稻,人们往往非常辛劳忙碌,用这种方式制作的食品可以保证在劳动强度大的夏天耕作里,有相对新鲜的吃食。

7、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”是描写粽子的佳句,彩丝,碧粽,白瓤,清香,色泽香味都让人垂涎。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奇怪。他到底说的是竹筒粽呢还是粽叶粽?两种口味虽然都好吃,可是,形式和香气可不一样啊!

8、元稹说,屈原死后,就流行在端午节用香草洗澡的民俗。在这天,要用五色丝缠上粽子,粽子打开后,是香粳米形成的白玉团的样子。

9、如果竹筒粽,仍旧是楚地的端午风俗,可以遥想屈原时代的粽子,是竹筒劈开,里面装着白米,然后用五色丝捆绑好,入水煮熟或者蒸熟。

10、”宋朝苏轼《皇太后阁六首》

11、端午节为什么会吃粽子呢?实际成年以后很多答案就破解了。

12、我只以为粽子里包枣子常见,宋朝人可真会吃,吃出了惊讶,里面是杨梅,还有什么不能包进去的?

13、每到佳节倍思亲。尤其在外奔波的人,不能和家人团聚。看见外地酒席上,雪白肤色的粽子,那美酒佳肴,怎么就吃不出个好味道呢?原来,吃饭是要有氛围的,因为家人不在一起,这端午也就过得沉闷了。

14、“

15、端午佳节已经形成固定的风俗,诗人在去往湖南的船上,过着漂泊的佳节。

16、”唐朝 徐铉《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》

17、宋朝《 范成大重午》

18、不过既然粽子都叫粽子了,肯定大多数和粽叶有关。所以唐朝大部分粽子还是粽叶包成的角状。

19、唐朝 元稹《表夏十首》节录

20、所以吃粽子,应该起源于先秦时代,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做法,荷叶,树叶,芭蕉叶,粽叶,菰叶都会用到。

21、唐朝普通人的端午自有端午的气氛,三角形的粽子,新鲜菖蒲勾兑的时令美酒。有条件的人穿上五彩衣裳,因为五色在端午有着避邪的传统说法,穿上五彩衣裳,五毒不侵,平安过夏。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人。家境不好的人,也有办法,用五色丝做成带子,捆在臂上,手腕上,被称作长命缕。所以亲手做的长命缕,礼轻情意重,是朋友交往的祝福礼物。

22、一,端午节是五月仲夏,是太阳直射最猛烈的阶段,此时大部分中部和南部地区高温多雨,古代食物珍贵,用这种方式制作的食品,可以保鲜,延长食品的食用期。

23、但是在端午成为一种风俗,应该是春秋时代的中部和南方地区,这里森林茂密,河流众多,人们躲避野兽和水族的伤害,首先会用这个季节的美味祭祀天神和水神,求的天神与祖先的保佑,所以这种食品上会缠着五色代表供奉的丝线。当然基于不浪费粮食,在求得神灵伏惟尚飨后,演变成,将这些祭祀的夏季食品,吃进肚子。

24、不过这肯定不是普通的粽子,要不就馅子里加了蜜饯,要不就是吃法不同。

25、正是因为端午是大节,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和团聚的节日。女儿们在这天可以回娘家,而男人们可以三五好友,临江把杯,思屈原,叙友谊,望将来。

26、唐朝沈亚之《五月六日,发石头城,步望前船,示舍弟兼寄》

27、宋朝夏天已经普遍用冰,街上有冰铺,有卖冰水的,冰饮的,普通人只要有钱还可以买到冰块,用来做冰藕,冰杏仁酪,当然宋朝的酪是什么样子不清楚。

28、唐朝白居易《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》节录

29、其实粽子,未必都是粽叶包成的。

30、屈原是战国晚期楚国的人,传说他自沉于端午节这天。楚地人们将缠着五色丝线的粽子丢进水中,祈祷水神不要伤害屈原的遗体。

31、才以为粽子里是包的蜜饯,这里皇宫的吃法更别致,宫廷里的端午节不仅有珍贵的南方大枇杷,咬开雪白的粽子,里面居然是最时令的南方水果杨梅。

32、只是哪一处都不会少粽子的身影。

33、唐朝的端午节和现在的也区别不大,粽子是人人要吃的。

34、端午节最符合时令的食品,当然是粽子。只是寻常的粽叶和白米,一搭配就成了端午节最神奇的美味。小时候不清楚,为什么包上粽叶的米饭,会格外有一种芬芳?

35、蜜粽是什么?冰团又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