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采重长,成非凡。
2、若要据为己有,必须依靠思索之力。——洛克
3、作者:夸美绍斯集
4、开始的时候懵懵懂懂,读到中间的时候一知半解,到最后终于明白,不管酸甜苦辣,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。世界读书日,愿你心灵如书,宁静致远。
5、不求有利本身。 —— 谢觉哉
6、而应当像撒网一样,把网撒得大大的,凡是与人生有关的书,都不妨找来一读。——蒋孔阳
7、莫先于穷理;穷理之要,必先于读书。——朱熹
8、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,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。 ——凯勒(美国物理学家)
9、谈话能够训练一个敏捷的人,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。——培根
10、书法不儿戏。
11、诗歌使人巧慧,数学使人精细,博物使人深沉,伦理之学使人庄重,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。—— [英]培根
12、求为可知也。
13、日晏忘食夜废眠。——陆游
14、惟有读书声最佳。 作者:(明)唐寅
15、人缺了血液,身体就会衰弱;人缺少知识,头脑就要枯竭。作者:高士其
16、莫先于穷理;穷理之要,必先于读书。——朱熹
17、/p>
17、诗歌熏陶人们的气质品性。少小所习,老大不忘,恍如身历其事。书籍价廉物美,不啻我们呼吸的氛围。——哈兹利特
18、能看为难;看书不难,能读为难;读书不难,能用为难;能用不难,能记为难。
19、莫贵于循序而致精。——朱熹《性理精义》
20、精读和略读。什么是精读呢?精读就是深入钻研,细嚼慢咽;什么是略读呢?略读就是大致浏览,重点掌握。有些青年,不管是必读书籍,还是参考书籍,都一概浅尝辄止,浏览大概。又有些青年专读一本书,死抱住一本书不放,其他一概不管。这两种都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。——曹方
21、除了革命外,只有好读书,我一天不读书,便不能生活。 作者:孙中山
22、只读而不想,就可能人云亦云,沦为书本的奴隶;或者走马看花,所获甚微。作者:王梓坤
23、玉露凉,钻科研,学文章。
24、且有余暇,大可看看各样的书,即使和本业毫无相干的也要泛览。譬如学理科的,偏看看文学书,学文学的,偏看看科学书,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这样子对于别人、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。
25、给未定目标者选择
26、唯有念书高!
27、现在机遇比以前更多,但代价更高,人们变懒了,不愿意读书不愿意思考。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,是看得出来的。当代人不读书,根本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,而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。作者:梁文道
28、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,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作者:凯勒
29、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;学生不应该专读书,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。
30、古今中外都要读,像古人说的那样"涉猎"。读书还要有重点,要弄懂,用脑子想,读书主要是为了获得基本知识。——谢觉哉
31、感觉很幸福;哪天不阅读,感觉不舒服。——作者:梁殷诚
32、就是选择好书。作者:考尔德
33、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,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。
34、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
35、逸于作文。注:逸:轻松。——程端礼
36、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。 ——[法]孟德斯鸠
37、不畚入圣贤之域。非积德,不能生聪慧之儿。作者:《格言联壁》
38、思想就会停止。——谚语
39、读书决不是负担,而是一种享受,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生命的必需。
40、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——叔本华
41、作者:赫尔普斯
42、之后者居上。
43、思想发展的源泉,中国自己就可以成为生产者,它有这种潜力和能力,中国不仅是一个知识消费者,它还是一个制造者。——阿尔文·托夫勒
44、是一切探求之起步。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,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,都必须以认字为前提和基础。
45、昭如日月。——《尚书》
46、或在马上,或在中夜不寐时,咏其文,见其义,所得多矣。——司马光
47、—— [美]马克吐温
48、科学!学会念书,即是点燃火把;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。
49、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;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,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,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;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,千姿万态;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;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,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。——约翰·卢保克
50、到处叫嚷毫无用处。你自己觉得最需要什么知识,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。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,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,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,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。这样做,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,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。日积月累,就能读好多书,掌握很多知识。——邓拓
51、孤灯苦读五更书。
52、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。最怕见些杂书,移了性情。——曹雪芹
53、终身不相忘。——英国谚语
54、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,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好处。
55、多读书以养胆。作者:庄周
56、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。
57、非不多也,唯精乃能运多,徒多徒烂耳。——郑板桥
58、晚年学垂纶。——《答侯少府》唐· 高适
59、建立起自己的思想。——鲁巴金
60、沙里淘金。作者:赵树理